大浪淘沙第1集剧情介绍
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陈启航,决定做党史学习专题,名字就叫做《大浪淘沙》,第一集便是关于“五四运动”的。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。1919年,看到报纸上巴黎和会的结果,陈独秀十分激动地去见了李大钊,巴黎和会召开以来,他们都在希望公正到来,坚信公理必将战胜强权,如今看来真是荒谬。陈独秀与李大钊深知,列强不可再信,他们唯有奋起抵抗。
湖南长沙,某小学。历史教师毛泽东来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,说起我国领土山东被外国列强霸占。去年的欧战,中国是战胜国,他们曾指望这次的巴黎和会是一个公理战胜强权的大会,但他们错了,这次大会实际上是一个强盗分赃的大会!中国要求收回山东权益,西方列强却与日本勾结,将山东当成了砝码。毛泽东告诉学生们,世界上所有的规则都是由西方列强制定的,中国只有强大起来,才能够拿回自己想要的,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从骨子里奋发图强,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!
北京。北京大学学生听闻列强欺凌、内J出卖一事,召集了学生大会,他们是国民,此时不发生更待何时!他们坚决不能同意在这个丧权辱国的《凡尔赛条约》上签字,再过四天就是五月七日,他们提议在五月七日举行国耻日游行,但学生们早已等不及,五月四日学生们高喊保卫国权的口号扛起了大旗,却被警察阻拦,北洋政府出动抓捕学生三十二人。在拘捕学生的临时拘留所中,学生们身处囹圄之中,却依旧满腔热血。
山东也爆发了游行,高喊释放被捕学生、严惩国贼、拒签合约的口号,却被漆黑的洞口相对,学生们誓死抗争绝不后退,他们的枪口应该对准霸凌他们土地的日本人,而不是他们!学生们慷慨激昂,五四风潮卷潮全国,很快发展成了群众爱国政治运动。陈独秀因发表多篇支持游行的言论,被警察盯上了。陈独秀拿着北京市民宣言准备去街上散传单,夫人高君曼试图阻拦,现在满世界都在抓进步人士,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要替两个孩子考虑。但陈独秀表示,那些被关起来的学生也是别人的孩子,只有向政府施压才能救出那些学生!高君曼自知劝不了陈独秀,只能再三嘱咐他多加小心。
在街上散发传单的陈独秀偶然发现了跟踪自己的警察,一番逃脱还是免不了被抓捕的结果。得知陈独秀被抓,李大钊连忙通知报社连夜写稿,要把这个消息捅出去。高君曼与两个孩子听到急促敲门声,本以为是陈独秀回来了,却不想是警察。高君曼急忙把北京市民宣言藏在了花盆下,护着一双儿女,任由警察搜查。陈独秀认散发传单的罪名,但写东西的罪名他可不认。
李大钊以首的爱国人士要求释放陈独秀,反抗压迫,所有报纸都为陈独秀喊冤,教育各界甚至省长都来替陈独秀求情。毛泽东听闻陈独秀被捕,钦佩他的精神。一转眼陈独秀已入狱两个月,李大钊前来探视,告诉他陈独秀入狱引发的社会舆论让北洋政府成了众矢之的,还给他看了毛泽东办起来的报纸。社会各界的声援和营救,让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陈独秀。陈独秀出狱后,李大钊等人前来祝贺,但陈独秀深知这次的学生运动并不算成功,知识阶层的觉醒根本无法搅动中国这滩死水。俄国革命的胜利,让大家看到了希望,当今的中国已经到了非变不可得地步,他们要唤醒劳工、唤醒群众。
警察密切监视陈宅,并要求他离开北京必须报告,但陈独秀不予理会,去到了上海、武汉等地做演讲。北洋政府决定再次抓捕回到北京的陈独秀,李大钊在当晚护送他离开北京,免遭迫害,陈独秀视李大钊为知己,只是不知这次一别何时才能相见。
大浪淘沙第2集剧情介绍
李大钊深夜冒雪送陈独秀离京,二人互道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二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能救中国的,陈独秀决定到上海寻找志同道合的人,同心协力让马克思主义星火传遍全国。陈启航因为转行做了历史视频掉粉了,不过陈启航并不后悔,一项伟大的事业开始的时候必将是渺小的,并继续讲解。
五四运动后湖南也引起了爱国行为,但却遭到了张敬尧暴力镇压,为了把他赶出湖南,湖南人民派出不少人去往北京、上海等地,北京这一队便是毛泽东带队的。毛泽东带队拿着请愿书要求面见总统先生,却再一次被赶走。罗章龙、邓中夏二人深夜来找毛泽东,父亲去世,毛泽东因为驱张一事没能回去奔丧,几人感叹世事无常,毛泽东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。两个月了,驱张一事毫无音信,政府不肯动张敬尧,但毛泽东不肯轻易放弃,他们代表的是民众的希望。
陈独秀来到上海发表知识演讲,也吸引了一大批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人。李汉俊带着《星期评论》创始人戴季陶来见陈独秀,几人探讨起马克思主义,认为中国社会急需变革刻不容缓,并同时想到翻译推荐《共产党宣言》。只是《共产党宣言》并没有完整的中文版本,找谁来翻译成了一个难题。戴季陶赶去杭州找到了陈望道先生,陈望道问他们怎么会想到在《星期评论》上连载《共产党宣言》,并赞同了他们的想法,但《共产党宣言》思想深邃,想翻译好是极难的。戴季陶带了日文版和英文版两版《共产党宣言》,希望陈望道不要推辞。陈望道沉思许久,决定回乡,专心致力于翻译必将心无旁骛。陈望道回到了老家,专心致力于翻译这本《共产党宣言》,着迷时甚至拿着粽子蘸墨水吃了下去。
北京。毛泽东决定结束在北京的请愿活动,他们想要换一种方式达到结果,既然文的不行就来武的,向吴佩孚和谭延闿提出驱张请求。毛泽东明天便要离开,临行前见到了李大钊表示了感谢。杨明斋从苏俄过来,找到了李大钊,表明了来意,李大钊决定与维经斯基见面。维经斯基肯定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,但真正的马克思学者应该走到工人、群众中去,成为实干家,这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。李大钊表示,维经斯基可以去上海和陈独秀当面聊一聊。
上海。陈独秀来送文稿,《新青年》主编陈子胜却提出涨价,陈独秀认为这一期本就是给劳工看得,劳工工资才多少啊!陈独秀一怒之下不肯在这里出稿了,陈子胜表示可以,但是费用他必须出。陈独秀十分生气,表示这期稿子必须原价出。陈独秀失落的回了家,张国焘在门外等他,张国焘决定回北京把书读完,不过五四中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出国留学了,张国焘也是上了北洋政府黑名单的人,回去日子怕也不好过。国焘放不下学业也放不下工作,陈独秀十分生气地把他骂了一顿,张国焘有些委屈,时局如此,有些事不是他想做就能做到的。陈独秀因《新青年》一事心情烦闷,告诉张国焘,高潮过后势必会归于平淡,在那样的日子里能不能保持初心才是关键的。
毛泽东抵达上海继续驱张运动,见外国人坐黄包车不给钱还打人,毛泽东上前为车夫讨回公道,这里虽然是租界,但租界也有租界的法条。林帆看到《大浪淘沙》这个专题又惊又喜,特地给陈启航发了私信,表示期待他的下一期。
两个孩子跑上楼说来了两个外国人,陈独秀连忙下楼,高君曼带着孩子们在楼上玩儿。这两位客人便是维经斯基和杨明斋,陈独秀已经有了成立共产主义政党的想法。张国焘回到了北京大学。
大浪淘沙第3集剧情介绍
张国焘回到北京大学,大家在这段日子里做了不少实事,张国焘给大家带了两本《新青年》,大家听说张国焘为了学业辞了工业联合会总干事很钦佩。上海。陈独秀邀请张东荪参加星期六的聚会,他想带周佛海去,说他是个青年才俊。周佛海到了,见到陈独秀很是激动。
陈独秀介绍了邵力子和大家认识,并提议建党,但邵力子认为有些太急了,众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,最终达成“起而行之”的共识。众人都离开后,周佛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表示应该站在新潮前沿成为领导者,陈独秀很欣慰,可惜周佛海的假期快要结束了,不久后就要返回日本,不过他一定会谨遵陈独秀的教诲,回到日本刻苦钻研。
陈启航讲解到,驱张运动派人常驻衡阳和郴州,要想把张敬尧赶出湖南,吴佩孚和谭延闿是关键。上海,毛泽东等人谈论起湖南局势,现在需要有个人在吴佩孚、谭延闿之间接洽,这个人便是罗章龙。在社会舆论和兵力镇压面前,驱张诉求终于达成,但毛泽东却满心忧愁,这些年战争不停,湖南早已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,张敬尧虽然走了,但湖南并没有改变。
高君曼担心陈独秀去法国留学的两个儿子,再三嘱咐陈独秀要给他们写回信,寄一张照片回来。高君曼出门上课了,李汉俊带着陈望道来见陈独秀,陈望道已经把《共产党宣言》翻译地差不多了,问题是《星期评论》要停刊了,因为早就被北洋政府盯上了,屋漏偏逢连夜雨,陈独秀决定想办法成立一个独立的《新青年》,《共产党宣言》也要想办法发表,只是该在哪里印刷,钱又从哪里来?陈独秀决定自己想办法。
高君曼去见了王会悟,她是沈雁冰表姑。高君曼此行是来给大家讲课的,作为思想进步的独立女性,高君曼为大家讲的课题是“论女性的人格”。维经斯基已经可以用汉语交流了,并决定帮助他们出版《共产党宣言》,未来还会出版一系列资料。毛泽东前来拜会陈独秀,还给孩子们带了礼物。毛泽东与陈独秀深入讨论了改造国家,毛泽东迷茫该如何改造国家,陈独秀激情澎湃地为他讲了马克思主义。
毛泽东与陈独秀的会面并没有具体记载,但后来毛泽东接受采访时曾表示,这次会面给了他很大的信心。不久后毛泽东回到了湖南,见到了杨开慧和杨开智兄妹二人,并祭拜了老师杨昌济。毛泽东买了一些酥糖做礼物,师母让他有事就去忙,改天做了菜让杨开慧给他送过去。杨开慧剪了短发,和毛泽东说起在学校的事情,含羞问他未来有什么计划。毛泽东打算办一家书社,说罢便急着要去开会了,还说下次一定认认真真地陪杨开慧。
大浪淘沙第4集剧情介绍
毛泽东匆匆离开,告诉杨开慧自己住在小学宿舍。为了筹办书社,毛泽东约了大家见面,只是无米不成炊,他们哪来的钱呢。毛泽东已经解决了书籍一事,但还没有租店面的钱,毛泽东决定发起筹备基金,表示这书店是公产,把大家最想看的书从全国各地收罗来,价钱还低。
为了躲避战乱,张国焘再次来到上海,去了陈独秀的宅子。王会悟让陈独秀上了楼,陈独秀刚见到他就把大战一事痛批一顿,这就是一场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争权夺利的战争,快要把中国打乱了!李大钊回乡下老家了,还把那些马克思主义书籍一起运了回去。李大钊表示他赞成筹备建党,也将同步推进。王会悟和高君曼说自己不想嫁人,还说自己看的《妇女解放论》,将来要嫁人也必定要嫁爱的人,今后要是有人说媒也得问问对方认不认同这些观点。陈独秀说他们马上就要有印刷所了,取名又新。陈独秀决定让张国焘住在这里,他们还可以好好聊聊。
湖南,长沙。杨开慧拿着饭菜去了毛泽东那里,还收拾了脏衣服准备回去洗。书社筹款一事虽然响应者很多,但能拿出来的钱实在有限,合适的房子也很难找。杨开慧拿出了一些钱,说有这些就足够了,还有富余的,但毛泽东考虑他们兄妹还在上学不肯收,师母的心意他领了。杨开慧却道如果杨昌济还在他肯定会支持的,这些钱就当他们尽心了。虽然杨开慧倾囊相助,但书社还是有很大的文化缺口。
谭平山带着侄子谭植棠和陈公博来见陈独秀,几人都是北京大学的,三人不日要动身回广州教书,陈独秀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大作为。街上,王会悟好心帮李达收拾了书稿,李达连忙道谢,二人觉得彼此似曾相识。二人都来到了陈独秀家门外,听说李达是来找陈独秀的,王会悟感叹太巧了。陈独秀十分欣赏李达,王会悟无意中听到了他的笔名,原来《妇女解放论》就是他写的,一时间有些激动。陈独秀拿出了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版,不过第一版都印错了。李汉俊拿着《新青年》封面设计稿来了,陈独秀介绍了二人认识,还邀请李达搬过来做《新青年》的编辑。这里的人出出进进,来自五湖四海,也没什么不方便的,李达欣然答应。
文化书社收到钱款,铺子租了下来,毛泽东计划着书社的角角落落,还鼓励何叔衡去通俗教育馆做馆长,三两句何叔衡便改变了主意。陈独秀采取多方意见,最终决定我们的组织就叫中国共产党,虽然很多意见不同的人离开了,但也有很多人加入了进来。众人认为应该由陈独秀做负责人,就采用俄国共产党负责人的称呼,叫书记。1920年八月,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推动了各地共产党的成立,这一小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拉开了序幕。
张国焘带着陈独秀的信来见李大钊,李大钊决定成立北京共产党,张国焘还告诉他们上海开办又新印刷所一事。湖北,武汉。刘伯垂受陈独秀引荐来见董必武,表示自己也加入了共产党。董必武介绍了陈潭秋与刘伯垂认识,几人决定多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筹办建党。
大浪淘沙第5集剧情介绍
陈潭秋提起自己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,只是他的个性有些急躁冲动,他还取了个绰号叫暴徒,这个人就是包惠僧,刘伯垂说巧,陈独秀要他联络的人就有包惠僧。在陈潭秋的指引下,刘伯垂深夜去了包惠僧所住的客栈,包惠僧正与客栈老板起争执,行为果然如陈潭秋所说那样。刘伯垂表示是陈独秀要他来的,包惠僧连忙请他进来,包惠僧见到陈独秀的信很开心,欣然答应加入共产党。包惠僧准备带刘伯垂去见郑凯卿,刘伯垂冒昧劝了他几句,他嫉恶如仇性情直率是好的,但党现在还是个秘密组织,包惠僧不可再这样意气用事。
毛泽东与何叔衡、杨开慧说起陈独秀成立共产党,长沙也会马上跟上,几人聊了聊好友近况。文化书社正式开张,与贺老先生提起想办俄罗斯研究会一事,希望贺老先生出面做负责人,贺老先生表示义不容辞。上海。最近学社吸引了不少学生来报名,王会悟连忙表示名额已经招满了替李达解了围,又表达了对李达的崇拜之情,吞吞吐吐地说,他和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样。
北京。书斋的同学们分成了两派,有人反对有人赞成,黄凌霜等人都退出了,李大钊明确原则,吸纳党员时要看他对我们的方法是否认同,今天的会议也不欢而散。道不同不相为谋,李大钊决定每月拿出八十元做活动经费。共产党成立初期不断有人退出有人加入。
王会悟忙着《共产党》月刊,李达帮忙校对,二人配合的很好。陈独秀与即将赴法国留学的张申府长谈一番,回来就和李达说了他们在北京遇到的事情。高君曼看出王会悟和李达之间的情意,热心做起了红娘。长沙,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达成一致,要想改造中国必须来一次改革,走俄式革命道路大家都是赞同的,毛泽东特别强调长沙共产党小组区别于新民学会,不对外公开,众人在《中国共产党宣言》签上名字,宣告了长沙共产党小组的成立。
陈独秀要暂时离开上海出任广州教育委员会会长,由李汉俊代理书记,李达协助他开展工作,维经斯基也决定返俄。外国语学社,为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,大家印刷了不少传单准备发放,没想到这时警察来了,将那些传单尽数烧毁。党组织机关被盯上,李汉俊让包惠僧去广州找陈独秀,顺便把这封信交给他。包惠僧很想去留学,但因为经费不足没去成,他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李汉俊让包惠僧告诉陈独秀希望他回来做书记,实在不行就把组织搬到上海去,众人深深叹了口气。
国际共产党组织斯内夫利特要来上海,警察早已盯上了他。陈独秀收到包惠僧带来的信很是生气,他来到广州半年多什么事情都没做成怎么回去,而且大家都有困难,有困难各自解决就好了嘛,而这么多天来,李汉俊也不是第一次反驳陈独秀的意见了。
大浪淘沙第6集剧情介绍
陈独秀因为和李汉俊意见无法统一很生气,包惠僧决定留在广州,找个事做把路费还了。上海。李汉俊看着与妻子的合照再次陷入悲伤的情绪,哥哥李书成安慰他还年轻,劝他考虑续弦。李书成马上要回湖北了,见李汉俊最近情绪不好以为他缺钱了,叫他有什么一定要说,李汉俊拒绝道他不缺钱,却收拾了一些首饰匆匆离开。
王会悟做了三个菜催李达赶紧吃饭,二人已经结婚了,李达觉得王会悟嫁给自己吃苦了,但王会悟却觉得他们甜着呢。今天王会悟去找大侄子沈雁冰借钱了,沈雁冰也是党员,所以直接给了她四十元。现在党的经费紧张,加上四十也只有一百二十元,李达为此头痛不已,王会悟安慰他难是难,但再大的困难他们也过去了,这次的坎也一定能想办法迈过去。李汉俊来了,他拿出八十元,说知道他们等着钱用。李达想他是问李书成借的,李汉俊没细说,只是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,共产国际带来了新的代表指导工作。
次日,李汉俊与李达见到了马林,马林先生表示共产国际很关心他们的情况,也希望他们汇报一下。李汉俊却并不认同他的说法,甚至直接和他起了争执。李汉俊生气离开,李达道歉后连忙追上去。李汉俊对马林居高临下的态度很不满,李达和王会悟认为对方也不是故意冒犯,李汉俊最近的情绪也不太好,和陈独秀的沟通也是。李汉俊觉得马林的事情还是要给陈独秀写封信问问意见,王会悟认为他们不用急着写信,还是要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次日,马林和李汉俊道了歉,李汉俊也连忙道歉,二人再次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话。马林认为应该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大会,每个小组派两个人来,李汉俊和李达有些尴尬,毕竟他们的经费比较紧张。马林表示他们可以帮忙解决经费问题,大会越早召开越好。李汉俊和李达不知道该怎么做,王会悟却说的头头是道轻车熟路。时间定在了七月二十号,地址暂时定在了李汉俊家里,当务之急是要先把通知发出去。李汉俊让王会悟做会务安排,王会悟当仁不让。
湖南,长沙。刘少奇给贺老先生寄来了一封信,说不久后要去苏俄留学了,赴俄之路十分凶险,但学子们积极性还是很高的。杨开慧给毛泽东买了一双新鞋子,二人已经结婚了。毛泽东准备明天出发去上海开会,临走之前对了一些文化书社的账。北京。李大钊刚从医院回来,政府拖欠了教职员的薪资,为了索薪却被警察打伤了,这世道真是暗无天日。李大钊实在抽不开身去上海,只好选定了张国焘和刘仁静二人去参加,刘仁静刚刚十九岁,是最年轻的代表了。
王会悟安排好了住宿问题,定在博文女校,比在外面住旅店便宜不少钱,校长黄绍兰已经答应去和租界谈,表示北京大学有个考察团来,这个理由合情合理。李汉俊决定把开会地点定在家里,李书成知道他们的事情,也不会插手。张国焘提前赶来上海参与筹备工作,现在万事俱备就等代表们来了。
陈独秀只能缺席这次的大会,决定让包惠僧和陈公博做代表去上海。毛泽东和何叔衡到了上海,李达连忙带着他们去住的地方,王会悟也带着山东代表邓恩铭、王瑞俊住了下来,王瑞俊很是崇拜毛泽东,还与他讨论了教育问题。代表们陆续到达后,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。李书成交代妻子不要过问李汉俊的事情,所以她并没有多问,会议召开期间,王会悟一直在门外放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