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指南 - 内地电视剧 - 血战奇谋话长征分集剧情介绍第6集

血战奇谋话长征—— 直罗镇战役 之 围点打援

直罗镇不过是陕甘边界的一个小镇,但是这是一个在征历史上有着地标意义的小镇。因为1935年11月底,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,在这个小镇周围,和赶来追剿的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战斗。这次战斗可谓意义重大,红军利用地形优势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,消灭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,缴获枪支3500多支,甚至解决了红军在陕北的过冬棉衣问题,这场战斗之所以取得这么丰硕的成果,就是因为我军利用娴熟的围点打援的战法。

为了打好这一仗。红军指挥官们察看了直罗镇周围每个山头,毛泽东亲临现场指挥,指挥所就设在北山的宝塔旁边。宝塔至今还在。不过70年后的今天已经看不出战场的踪影。

在国民党109师冒雪直扑直罗镇的时候,万万没有想到,这里将是他们的终结地。师长牛元峰率领残部逃到镇东南的土寨内固守待援,也被攻克。

由于那时候没有重型火力,红军对付碉堡的办法就是送炸药包。这会造成很大的伤亡。送炸药包到6、7十年代还是部队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。

围点打援的的战例在电视剧《亮剑》中得到一个很好的诠释。那时抗日战争的晋西北,八路军某旅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怒发冲冠,率部攻打县城,因为他的新婚妻子被鬼子抓走了。

牵一发而动全局。接下来的局面出乎意料。由于县城被围,山本向附近的鬼子求援,大批鬼子的出动令周围其他部队如坠五里雾里,摸不找头脑。但是,所有的部队都采取了阻击鬼子的做法。因为当时的部队只有打仗才能武装自己。

最后,李云龙用大炮把鬼子炸死。李云龙的与敌亮剑,是因为他有了攻城的武器—大炮。

这种围点打援的战法是毛泽东的重要军事原则之一,在抗日战争中运用的多如牛毛,这和我们的基本战法游击战有关。

1948年冬天,在辽沈战役中,东北野战军上演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围点打援的好戏。解决东北问题首先要打锦州。因为这是一个咽喉重镇,历来兵家必争之地。东野攻打锦州的战役是从炮声开始的,这个时候,我军不仅拥有了数量众多的大炮,而且有了特种作战的坦克。对付具有坚固防御工事的锦州自然不能不充分利用这些武器。

锦州的大门很快被敲开,而此时,国民党廖耀湘军团还在赶来救援的路上。他们希望进则夺回锦州,推可撤向营口。然而这个如意算盘被东野指挥官林彪识破,他们在120公里的辽西给廖耀湘布下了口袋阵,自负的廖兵团拒绝退回沈阳,一直钻进了口袋,堂堂5个军12个师被分割包围吃掉。廖耀湘本人在我军的炮火中作了俘虏。

能够把10万兵团吃到肚里,显然,此时我军的胃口已大大的增加了。这和我军的一贯战法就是打歼灭战有关。从红军长征开始,就一直坚持打歼灭战,因为只有歼灭敌人才能补充自己的后勤,扩大红军依靠俘虏,甚至作战地图也要从敌人那里俘获,敌人就是我军的后勤。

分级查看

654321
电视指南网- 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