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,窦昭决定留下,她转身试图说服宋墨,用尖锐的话语比较宋墨与蒋梅荪的不同。在水边,她放下一只小船,寄托着对蒋梅荪的祝福和告别。她坦言自己一生的富裕,都源于蒋梅荪的恩泽,她还希望宋墨能够信任皇上,相信皇上心知肚明,只是时局所迫,暂时无法明言。窦昭认为,真正的智者是藏锋不露,这样才能坚定地走下去。虽然定国公已经离世,但他带来的安宁将永存人心,窦昭郑重地提醒宋墨,从今往后,他便是蒋梅荪。
陈嘉从宫中带回消息,皇上每日对着戒尺自言自语,显然心中有愧,明知定国公是清白之身,却仓促结案。宋墨没想到自己的猜想再次被窦昭言中,心中不禁疑惑,不知是何人让皇上决定隐瞒真相,甚至猜测这可能是为了保护太子一派的政治考量。宋墨询问陈嘉关于定国公被押回京时,各位皇子的动态,得知除了太子和庆王外,其他人并无大动作。就在此时,有人急报,福亭军营出了大事,宋墨立刻拿起鸳鸯双刀,赶往军营。
军营中,士兵们义愤填膺,有的想要造反,有的想要落草为寇,宋墨及时赶到,严厉制止众人胡言乱语。尽管他已被解除军职,不再是少帅,但士兵们对他的敬仰未减,希望能继续跟随他为定国公报仇。宋墨宣布解散定国军,但私下里却召集了一些心腹,计划转为暗卫,韬光养晦,准备时机一到便燎原烈火。
由于商船被扣押,许多人的货物受损,众人纷纷到苗安素家中讨债,意图打砸抢夺。幸好窦昭和纪咏及时赶到,纪咏以法律威慑众人,不敢轻举妄动。窦昭则是用自己母亲的遗物手镯抵押给官府,承诺十天内还清债务。苗安素心中不安,打算卖掉所有店铺,赎回这只手镯。但窦昭认为,所有的钱财都不如苗安素重要,相信母亲若知道镯子能派上用场,也会感到欣慰。苗安素愿意拿出所有嫁妆来偿还债务,不愿连累窦昭,而她的父亲则担心儿子安平的科考也需要资金。窦昭得知后,坚决阻止使用这些钱来填补债务。
王映雪带人来给窦昭送节礼,非要见到窦昭。赵璋如阻拦不许见,却被斥责没有资格在窦府管事。崔氏及时赶来,训斥了王映雪。王映雪自称是请了神像来保佑窦昭,身边的周嬷嬷想要掀开帘子看看窦昭,被素心伸出手抓住。崔氏以出天花不能见风为理由赶走了王映雪,但王映雪已从伸出的那只手看出,躲在里面的人不是窦昭。崔氏自然也知道里面不是窦昭,逼问之下,赵璋如不得已说出了窦昭去福亭的事情。
王映雪将窦昭去福亭的消息告诉了窦世英。此时,济宁侯府又来拜帖,希望能让他们一起去。窦世英想要拒绝,但王映雪认为这样不好,认定对方是要提亲的事情,主动提出自己去赴宴会。窦世英没有主意,只好同意了。窦昭发现土豆发芽了,已经不能食用,但可以用来种植,让苗安素赶紧买地种土豆,三个月就能有收成。纪咏也带来了好消息,他写了一些船贸发展的策略上报朝廷,希望能将船贸生意收归朝廷,工部觉得有道理,这才愿意出高价购买民船。窦昭对纪咏非常感激。
纪咏认为太子不得宠,打算去拜会庆王,因为庆王深得皇帝的恩宠,且太子的生母沈皇后地位低微一直不受宠。朝臣支持的人也比较少,但庆王礼贤下士更有帝王的气魄。窦昭想到前世之中,庆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身边有个谋士,看来就是纪咏。纪咏将一切都掌握手中,似乎未来都知道。窦昭知道劝说无用,送了一个眼镜给纪咏,她发现纪咏的眼神不太好,纪咏凑近了看窦昭,称赞窦昭长相不丑。
此时,窦世枢和窦世英一起来到,窦世枢指责窦昭千里迢迢来这里丢人现眼,但窦昭却觉得自己来这里合情合理,就是要帮苗家的人。可窦世枢却觉得苗家地位低微,根本不配做她的妹妹。窦世枢指责窦昭出来,引得崔氏病重。窦昭听闻崔氏生病,立刻认错,要赶紧回去照顾崔氏。但窦世枢却故意拖延时间,窦昭心里着急,甚至愿意将自己在福田所有的钱财都交给窦家,只希望尽快回去。
本来可以在乌镇投宿,但窦昭着急赶路,所以来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,窦世枢忍不住又是一通埋怨。但此时有驻扎的军兵前来招呼,还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,劝说他们安心驻扎下来。窦昭赶路身体不适,希望能有一些清单的饭菜,话音刚落,就真有了清单的小粥,窦昭心中立刻猜出是定国军,嘴角露出笑意。到禹州城的时候,军兵进行盘查,窦昭让人传话给守门的人,就说是礼部的窦家人要回京复命,听闻是窦家的人,守城门的人立刻就优先放行,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,窦世枢回头看向窦昭的马车,知道这件事是窦昭所为。
天空中下着大雨,导致马车进入了泥坑之中,一群农民装扮的人硬生生将马车抬出来,并且口口声声称四小姐,拒绝了窦昭的赏赐,窦世枢心中更加不满,认定窦昭就是喜欢结交一些三教九流的人。窦昭回去庄子的时候,窦世枢却拒绝进去看崔氏,这让窦昭很生气,窦世枢还不忘提醒窦昭不要忘了和魏廷瑜的婚事,婚书窦世英夫妇已经签订了,窦昭顾不得争辩,赶紧冲进去看崔氏,迎面却见到了王映雪阴阳怪气的脸。宋墨看着窦昭回到府中,这才放心的离开,一路之上护送到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