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记得那个历史的翻页,当新中国的曙光初启,大片大片的青春,如同翱翔天际的飞鸟,被祖国建设的盛大号召所召集,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涌上心头。何常胜,这个年轻人,他选择了背离江南发源地,扬州的故乡,带着妻子刘美心,瞄准了安徽省淮南的苍茫土地,淮河旁成为他们决心深根的地方。等到三年困难时期犹如暴风雨般的肆虐终于止歇,何家迎来了久违的团聚之光,何文氏,这位老太太,领着孙女何家丽,满怀期待地乘船赶来。
1962年,次年灾荒结束后的田家庵码头,船上的客人行色匆匆,人群熙熙攘攘,在这纷纷扰扰中,你寻他千百度,却不见何常胜的身影。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,就在此时,刘美心痛苦的产宫宫疼就像闪电划破夜空,刺眼的直达灵魂深处。在这场力与生的赌局中,一个小女孩张秋芳骑着他赶着匆忙的车,领着祖孙二人直奔保健院。其时,何家丽瞧见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父亲,而对于她来说,二妹何家文无异于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坚硬的骨骼里,何常胜有着清晰的男权意识,他坚信,男孩是一件顶天立地的事业,有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家族承担。忍不住被工友朱德启的预言迷了眼,他对刘美心肚子里滚动的一份期待,竟然寄望在了第三个孩子上。然而事实的打击宛如飞砖出墙,又煞是一位女儿。“男儿无男命”,何常胜被大老汤一语揭破,为此一时难以接受,抱着空虚的失落找到朱老大倾诉。
朱老大,他曾失去妻子,独自面对无儿无女的生活。无数次的风雨洗礼使他看待事情的角度独特,对何常胜的劝导简单明了:学会认命,何必再给自己添堵。而较为明事理的婆婆何文氏,也紧随其后,她端着红糖水,淡淡慰藉着尚未恢复的刘美心。在彻夜的独处后,何常胜浮躁的心终于安静下来,当他在深夜里轻声迈步回家,他和媳妇终于达成一致,像等待明天日出那样不急不慢,继续以后的生活。
大老汤得知何常胜的三个丫头后,心中的得意无法遏止,他含沙射影地在工厂里散播风言风语,全然忽视他人感受。何家丽面对新学校的生活,她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套威风凛凛的军体拳,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,竟然引起了汤为民的注意。而放学后的该有琐事,却是汤为民和他的同伙拦住去路,开启了斗嘴的战斗。何家丽却不示弱,一招反抓将汤为民制伏,一时间,旁观的人们纷纷避退。
在那个年代,食物稀缺,对大部分人来说,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