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命运第13集剧情介绍
聂荣臻及时制止了事态的发展,稳定了两弹的科研队伍。
点火中子源的理论设计攻关是原子弹研制的重要环节之一,钱三强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刚刚30出头的王方定,同时还把从法国带回来的一点放射源交给了他。
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,于1962年3月2日秘密运抵导弹试验基地准备发射,人们殷切期待着它的成功。
东风二号导弹发射在即,人们情绪高涨。张爱萍来到发射现场,身在北京的聂荣臻和躺在病床上的钱学森都在等待着成功的消息。然而,这枚导弹发射后只飞行了69秒,就坠毁在离发射台680米的戈壁滩上。自行设计导弹迈出的第一步,就像小孩子初学走路一样,狠狠跌了一大跤。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导弹事业,无疑是一次重创。作为发射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要主动承担责任,聂荣臻却叮嘱他:“一定不要往下追查责任。既然是试验,就有失败的可能性,不可能都是一次成功。”
国家命运第14集剧情介绍
在兰州铀浓缩厂,王承书正在为几千台机器设备的联机安装进行设计计算,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:没人懂得制造铀分离膜的技术。钱三强为此成立了攻关任务领导小组,重任交给了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。
张洁和丁健飞跟随王淦昌、陈能宽进行爆轰试验,张爱萍前往视察慰问。张洁说出了自己的最大心愿:去中南海见毛主席。她万万没想到,几天后这一梦想居然成了真。有趣的是,当毛泽东问张洁做什么工作时,她竟对毛泽东保起了密。
科学家们突破了原子弹原理之后,又开始了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的研究;导弹方面则在钱学森带领下,组织落实几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,如大型火箭发动机试车台、全弹振动试验塔、全弹试车台、超声速风洞等。
刘杰和钱三强给中央正式立下军令状:争取1964年,最迟在1965年,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。聂荣臻表示:“这军令状不仅是你们立的,也是我聂荣臻立的!”
国家命运第15集剧情介绍
总参谋长罗瑞卿起草了一份报告,建议成立“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”。毛泽东亲笔批示:“很好,照办,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”。专委会很快成立起来,周恩来亲自挂帅。
两弹攻关进入关键时刻,全国各方面的科技力量被组织起来,贯彻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精神。邓小平表示:“你们要大胆地去干,我们书记处会支持你们的。干好了是你们的,干坏了是我们书记处的。”
化工专家姜圣阶,爱人偏瘫一直卧病在床。一见周恩来亲自做他的工作,他二话不说,立刻答应担起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总工程师的担子。
此时,进行爆轰试验的郭永怀、陈能宽等人的头上已经出现不少白发,而丁健飞则在大把大把地掉着头发,尽管他意识到张洁对自己有了感情,却因为自己的秃顶而不敢接受对方的情感。
这时程开甲前来调人了。他带走了丁健飞。这对暗暗相爱的男女,从此天各一方。
国家命运第16集剧情介绍
丁健飞离开了爆轰试验试验场,很长一段时间,张洁没了对方的音讯。原来,丁健飞是跟随程开甲前往罗布泊,为原子弹确定试验场。他曾几次给张洁写信,却始终没有发出去。
1963年3月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终于完成。
兰州铀浓缩厂的5000多台扩散机,也在王承书的指导下完成了安装调试。厂长王介福立下军令状:1964年1月底前拿出合格的浓缩铀。
在罗布泊,为保证原子弹工程质量,丁健飞要求对已经建起的百米铁塔毁掉重建,甚至要求用战士们舍不得喝的水去洗沙子洗石子。负责施工的王团长忍不住了:“难道这些沙子石头比我们的肚子还金贵?”张蕴钰告诉王团长:“丁健飞怎么要求,你就给我怎么做!”
不久,丁健飞发现张洁也来到了罗布泊。张洁责怪他为什么不写信,丁健飞却说自己没资格走进她的生活。
核武器研究院将建在条件十分艰苦的青海金银滩,这地方有人愿意来吗?
国家命运第17集剧情介绍
张爱萍亲临动员现场,豪情满怀地鼓舞大家:“天苍苍,野茫茫,到处青山埋忠骨。戈壁滩上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业!”李觉终于带领核武器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开进了青海金银滩。
在罗布泊,淡水是一种奢侈品。为了把不多的淡水用在工程建设上,丁健飞忍着干渴在工作。张洁不忍,便带着几个女兵去偷水,结果被张蕴钰抓个正着,本以为司令员会严肃处理这事,没想到张蕴钰反倒向她们道起歉,还让全体女兵尽情享受一次水的“盛宴”。
任新民负责的导弹发动机试车在北京完成,上海冶金所在吴自良指导下拿出了合格的铀分离膜,王方定小组研制的点火中子源胜利成功,科学家们开始主攻第一次出中子试验这最后一道技术难关。1963年12月24日,1:2爆轰出中子实验成功。
一系列试验和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。周恩来十分关心工作的进展,他把钱三强找来,询问提取高浓度的铀235的情况。
国家命运第18集剧情介绍
1964年1月14日,铀—235在兰州铀浓缩厂提取成功。
原公浦等五名优秀技术工人被集中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,然而核材料在浇铸时却出现了气泡,谁也没料到,一个小小的气泡竟然会成了拦路虎。
核试验基地组建了一支由7名军人组成的小分队,到场区最荒僻的地带搜索巡逻,副连长何仕武代表全体小分队成员交给张志善一份决心书后,7个人便进入了杳无人烟的浩瀚沙漠。
原公浦等人一连几个月在进行精细操作训练,与此同时,铀部件上的气泡问题终于在铸造车间得到了解决。
在酒泉,重新研制的“东风二号”导弹即将试射,但燃料贮箱内的燃料却出现了外溢。技术员王永志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,终于使这枚导弹于6月29日发射成功。这次发射是中国火箭史上的一个转折点。
为确保核试验成功,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以张爱萍为书记、刘西尧为副书记的首次核试验委员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