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指南 - 内地电视剧 - 国家命运剧情介绍

国家命运第25集剧情介绍

第25集

罗布泊弹着区突然刮起大风。聂荣臻听取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,果断决定:发射程序不变。随后,他又来到离发射台只有100多米的地下控制室,看望那里的高震亚等七位勇士。这七个人都是写好了遗书、主动留下来的。

所有人员各就各位后,李福泽却呆在控制室不走,他要陪七勇士一起发射。最后,七勇士硬是推着他离开……

1966年10月27日,中国在本国国土上,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。

马兰烈士陵园内,张洁在丁健飞的墓前摆上了酒,用试验成功的大好消息告安慰丁健飞的在天之灵。就在张洁洒泪相告的时候,聂荣臻已经默默地站在了她的身后。

聂荣臻一面部署氢弹的工作,一面到酒泉基地,指示李福泽接管负责卫星工程的科学院701工程处,并深情地嘱托李福泽:在基地的墓地中给我也留一块地方,将来我来这里,来陪这些士兵、科学家、工人……

国家命运第26集剧情介绍

第26集

1966年12月11日中央专委召开会议,原则同意关于氢弹原理试验各项准备工作的安排,同意在12月底或1月初进行氢弹原理试验。

张洁谢绝了聂荣臻将她调回内地的好意,坚持在戈壁滩上陪伴她的爱人丁健飞。为了氢弹试验,她和马国惠等人100多米高的铁塔上、近70度的温差环境中昼夜作业,并得了严重的关节病。到了晚年,她无法站立,终日坐在轮椅上。

氢弹试验的“零时”确定了,病中的聂荣臻飞往马兰核试验基地后,第一时间便去看望周光召、于敏等科学家。

1966年12月28日12时,氢弹原理试验成功。在恶劣的政治大环境中能取得如此成就,让周恩来百感交集。

从1967年3月份起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叶剑英、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先后向核工业重要生产厂、研究所、工地共签发22份电报。在中央的关怀下,氢弹研制工作尽管举步维艰,却从未中断。

国家命运第27集剧情介绍

第27集

氢弹装配在接近尾声时:安装弹簧垫片时竟然发现少了一个。就在张蕴钰下令拆除弹体寻找垫片时,郭永怀提出了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办法。

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:徐克江机组在投弹时,试验失败。郭永怀等人找到失败的原因后,1967年6月12日召开中央专委会议,决定进行全当量氢弹试验。周恩来尤其关心试验的安全问题,于是委派聂荣臻再次前往罗布泊,这是聂荣臻在八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次去核试验基地。

承担卫星演奏《东方红》乐曲任务的刘承熙,跑遍了北京的大小乐器店,终于找到了一件理想的乐器:铝板琴;而承担卫星测控系统任务的陈芳允,却因为政审遇到了难题……

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,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。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,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,苏联用了4年,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;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,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历史性跨越。

国家命运第28集剧情介绍

第28集

受到运动冲击的聂荣臻与钱学森一席倾心长谈,他希望受到特殊保护的钱学森发挥特殊作用,坚持“两弹一星”事业,钱学森慨然允诺。两人百感交集,含泪拥抱。

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,钱学森推荐年仅38岁的孙家栋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,孙家栋果敢地承担起这一使命。

为了建立卫星测控系统,陈芳允前往渭南山区。他和他的同事们,着手制定返回式卫星测控和回收方案的前期工作,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始绘制中国航天测控网的蓝图。

在上海的实验室内,刘承熙终于完成了人造卫星奏响《东方红》乐曲的实验,但曾经推荐过他的赵九章却在北京发生了不幸。钱学森的眼泪还未干,又一个噩耗传到了周恩来耳中:一架从兰州到北京的飞机失事,郭永怀不幸遇难。为此,周恩来特别强调:“以后,我们国家重要的科学家,尽量不安排坐飞机,更不要集中乘坐飞机。”

国家命运第29集剧情介绍

第29集

由于敌对国进行核威胁,有人建议国家领导人在国庆时不要在天安门亮相。毛泽东却淡淡一笑:“原子弹很厉害,但鄙人不怕。”

10月1日,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。远在戈壁滩深处的导弹试验基地也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。

不久,长征一号火箭进行发射,但发射后却失去了它的踪迹。任新民带着秦小阳等终于寻找到残骸可当秦小阳回家后,儿子方涛发生了意外……

1970年1月30日,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。

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。

1996年7月29日,中国政府宣布,从1996年7月30日起,暂停核试验,但“两弹一星”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并未止息,中华民族的脚步开始迈向太空。

2012年6月16日,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,中国航天员景海鹏、刘旺、刘洋第一次入住“天宫”……

“两弹一星”不仅是中国人民创造的非凡奇迹,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。

上一页1-6集 7-12集 13-18集 19-24集 25-29集
下一页
电视指南网 - 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