皓月如盘之夜,东郊渔场静谧无声,只因鲜活的鱼儿畏惧月光皎洁的冷辉,自古便只在无人踏足时沉睡水影之间。而就在这样的夜晚,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,周德龙悄然掀起波澜,将段鸿山的平静人生卷入一场阴霾四合的风暴。他挑选渔场作为绑架地点,是深思熟虑后的隐秘选择,渔场夜间无人,万籁俱静,见不得光的鱼如同暗处的人性,在一片幽暗下见不得世人目光。命运的暗线悄然交错,浮出水面。
方灵渊接到属下传来的消息,说是周德龙曾用于直播的手机终于自冰冷水中被打捞而起。技术部门正在夜以继日地修复其中的数据,可当她得知打捞人竟是梅筝,内心起了波澜。梅筝的出现让本已复杂的疑案蒙上一层隐秘的色彩,往日不可道的往事与当下未解之谜交缠呼应,令方灵渊在追寻真相的路途上愈加不安。她再次召见段鸿山,详细询问他从案发地渔场抵达派出所的时间,却得不到合理的解释。段鸿山对此矢口否认,不认可自己有蓄意拖延之嫌。谈及周德龙,他态度坚定,重申十四年前那桩案子他唯一见过的人只是周林的母亲,与周德龙素无往来。可种种线索却指向两人并非毫无交集,疑雾重重。
方灵渊细心地向段鸿山透露,那位周德龙其实就住在他家隔壁,日夜监听、窥视他的起居动静。这种身份的邻里相处之难,仿佛一根悬而未断的细线,无形中拽动着段鸿山的神经。但段鸿山依旧坚持己见,坦言自己确实不曾与周德龙谋面,也无法为此提供任何能够令人信服的实证。此时,从周德龙家中取回的照片也暗示着段鸿山近来与梅筝走动频繁,两人关系未明,段鸿山选择沉默。这一桩案件里,疑点纷纷如游丝缠绕,需要时间与智慧一一斩断梳理,而检察院也只能暗中静候真相浮现。方灵渊转而告知段鸿山,自己曾经办理过的案件逐渐被家属上诉到检察机关,如今连他无辜的女儿,也不得不背负嫌疑人家属的枷锁。
镜头转向段滢滢,那稚嫩的少女在学校中被同龄人排挤、欺凌,在绝望与无助的边缘,她终于鼓起勇气找到李沐风寻求温暖与庇护。李沐风没有回避她的困惑,反而带着她来到看守所门前,与她一同凝视那道象征阴阳、生死的铁门。站在现实和信念的临界点上,李沐风语重心长地告诉她:“你父亲就算杀了人,也并不一定就该被定罪;即便被定罪,也未必就成了彻底的恶人。”纠缠与宽恕在这一刻有了全新解读,正如命运本无绝对黑白,人性亦有难言的灰度。
细雨蒙蒙之日,方灵渊特地前往梅筝所在之处,想要解开心头疑窦,探究她与段鸿山间屡次相会的缘由。然而,梅筝态度冷静,面对方灵渊的试探只以沉默回应。每个人都在无声处守护自己的秘密,每一段关系背后都潜藏着外人难以触及的伤痕。李沐风在专注于自己玻璃工艺时,方灵渊又悄然造访。她特意声明此次不是以检察官的身份,而只是单纯地来找旧友寻求心灵慰藉。驻足李沐风的工作间,她看着那海草状的晶莹制品,随口一提,却无意间指向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气泡。与师父手语沟通后,师父勃然大怒,将玻璃制品砸得粉碎。方灵渊反思以往偏见的行为,向李沐风表达歉意。李沐风宽容地接受了,她们这一刻的坦诚如同裂开的玻璃,脆弱却令人清醒。
案件的调查仍旧举步维艰,证据链条缺失严重。方灵渊在与同事的商议中坦言,她现在唯一关心与执着的目标,就是找寻全部的真相。李沐风此时也不再旁观,他主动找到方灵渊,请求一同查证段鸿山是否属于正当防卫。他将周德龙曾传来的恐吓短信递给方灵渊,一字一句地揭示着隐藏在黑暗里的危险:“早晚杀了你,你给我等着。”那是死亡阴影下的威胁,也是无声的控诉。李沐风叙述,周德龙出狱后即曾前往他的店铺,当面威胁要杀他和段鸿山、梅筝,并对自己仅获四年刑罚表示极度不平,怒怨段鸿山因案子受表彰,愈发心生怨恨。案件的千丝万缕在这些字句中愈渐清晰。
案情的推进中,丁一提出申请回避本案,宫检则嘱咐他毋需回避,而应竭力协助方灵渊追查真相。方灵渊将疑点聚焦于段鸿山的受伤状况:在与周德龙激烈搏斗之后,他仅仅留下些许擦伤,这是怎样诡异的巧合?段鸿山对此无从解释,只能极力回忆案发前后种种。此刻,他提出了一个让人心头一惊的可能性,也许自他接手江婷一案,再到被人匿名举报,直至后来遭遇绑架,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精心的设计。一切的幕后黑手,他大胆猜测,很可能与十四年前那起案件息息相关——而且,这个人必定对正当防卫条款无比熟悉,熟稔于法律的缝隙与人性的微妙。
重重疑云未散,似有无形的推手将每一位当事人逼向各自命运的新岔口。善与恶、是与非、情与法的界限不断推翻、重塑,每位在局中挣扎的人,都在用自己的伤口诠释着对正义与真情的渴望。检察官方灵渊、疑云缠绕的段鸿山、沉默隐忍的梅筝、心存善念的李沐风、受尽折磨的滢滢、与那已然逝去的周德龙——他们的故事,深埋于波澜不惊的夜色水底,他们的命运,亦如同皎洁圆月下东郊渔场中见不得光的鱼儿,等待着一缕光芒刺破黑暗,将久藏的真相悄然照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