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庭院幽深的秦府,茯苓无意中目睹丫头取走了珍贵的麝香。丫头轻声辩解,那是为大少爷治神昏之症所用。然而,茯苓细细观察,发现大哥精神矍铄,言谈举止皆若常人,丝毫未见失魂落魄的模样。她的心中平添疑窦,却也只得收敛思绪,依命前往替白枫送药,穿梭于府中深深曲径之间。
夜色尚未散尽,秦府一片静谧,连呼吸都透着几分凝重。燕迟与秦菀在长夜中反复推敲案情。燕迟虽未能寻获形迹可疑的刘管家,却发现秦家三老爷罹患杨梅疮,形势怪异。秦菀又道,二哥哥所罹疾病,实乃自身顽疾,与案中曲折并无干系。两人深思,渐觉凶手另有其人,或许故意嫁祸于刘管家,以乱真相。案情扑朔迷离,刘管家却如人间蒸发,纵城中城外翻查数遍,亦杳无影踪。
当夜,忽有暴风雨般的消息传来:秦府紫竹林之地,悄然传出诡异鬼火,更伴着凄厉冤魂哭诉。紫竹林本是府中禁地,四下氛围冷冽,令人心生畏惧。燕迟不容迟疑,亲自率人请来秦菀,同赴紫竹林勘查。密林深处,枯井幽暗,表面被沉重的镇妖石死死封住。茫茫竹影中,却见镇妖石有被人移开的痕迹,井旁泥土新翻,更有蹬踏挣扎印痕,仿佛刚刚发生过一场殊死之斗。
白枫灵巧地下至井底探查,一具尸骸赫然现出,静默于幽暗深渊之中,将气氛拉至顶点。与此同时,徐河亦在义庄侍候,秦菀不放心,决定亲自勘验证实。令众人讶然的是,井中死者竟是失踪数日的刘管家。他的死状与此前八姨娘被害的情形如出一辙,皆为窒息致命,仿佛出自同一人之手。而且,死者皆缠绕着杨梅毒疾折磨的痕迹,刘管家更是众人中病情最重一位。
案情至此愈发扑朔迷离。燕迟与秦菀私下推测,若鬼火为人有意点燃,则井下尸体或许只是吸引众人前来的诱饵。紫竹林突然闹鬼,分明是幕后真凶精心布局。就在燕迟准备动手将井底彻查时,秦老夫人得知风波,疾步率领仆人闯入此地,不顾禁令,定要快捷阻断事态蔓延。场面一度紧张尴尬,燕迟不得不允许秦老夫人和大少爷一同入内,以防更多波澜。
尘土飞扬间,白枫意外从井中挖出一颗女子头骨,骨骼洁白,时间久远。秦老夫人脸色大变,低声细述往昔陈年往事:彼时三老爷欲纳八姨娘为侧室,二姨娘又在此时身怀六甲,却意外小产,痛苦难当,情绪至极而投井自尽。时人传言此井不祥,老夫人担忧祸气蔓延,遂命人以重石镇封,再不许旁人靠近,更将一切隐秘尘封于时光深处。
面对眼前遗骸,秦老夫人直接认定此为杨氏骸骨。秦菀趁机发问,追查莲叶之死,老夫人则力称莲叶遗体早已随父母葬下,未曾遣外人经手。秦菀在井边仔细嗅闻,忽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磷火气息。磷火既能作假鬼火,昭示着紫竹林闹鬼的传言分明为谎。所有巧合背后,必然暗藏深不见底的玄机;秦菀推断,种种布局只为让人注意井内遗骨,杨氏真正的死亡缘由必然远远超出表象。
秦老夫人忧心忡忡,决意在案情水落石出后,将枯井永远封闭,断绝一切后患。她又郑重叮嘱大少爷提醒秦菀,无论外间如何波折,她身上终究流有秦家血脉,切不可无视族规。燕迟与秦菀深夜对话,燕迟自述当年初入边关,仅以十八少年之龄,肩负守土安民重任。行军途中,亲见同袍与百姓死于非命,却被敌匪设伏,几近葬身沙场,仅与白枫幸存。岁月将少年磨砺成铁血将军,心中自责却无可释然,秦菀温言慰藉,称家国儿郎肩负重任自古如此,何须纠结过往阴影。
感情于此刻悄然生长,燕迟坦言不欲秦菀继续涉险,诚然是关切更甚于理智;然而秦菀坚韧无比,不舍弃手头命案。她承诺若有危险,定会向燕迟求援,届时再请铁血将军解她于水火。燕迟一时激动,温柔握住秦菀的手,场面温柔而紧张。茯苓察觉此景,暗觉失仪,欲上前阻止,却被睿智的白枫轻轻拉住,不忍打扰这段殊途同归的情谊。
晨光熹微,秦菀重新拼接杨氏残缺的尸骸,科学查验之后发现,这名女子生前曾孕育过一胎,更添一笔沧桑。燕迟决定主动与深不可测的秦老夫人对话,秦菀则劝他,不如以柔克刚,向三夫人探问更有所得。案情波诡云谲,新的线索接踵而至。秦菀在查验之际,赫然发现那具杨氏的遗骨居然多出了一节新鲜骨头,层层谜团再度缠绕,将真相紧紧裹藏于史书未载的隐秘深处。
就在这些令人心惊的发现之间,秦府往昔的恩怨与现世的杀机交织成绵密的罗网。家族隐秘、枯井冤魂、燃烧的磷火,一环扣一环,将所有人的命运紧紧束缚。是巧合还是天意?每一桩旧事的陈迹,每一次细微的异动,似乎都在昭示着,一场更加深远的风暴已经悄然酝酿。秦菀与燕迟不得不在危机四伏的漩涡中步步为营,既要守护亲情与正义,也要拨开迷雾,追寻真相,终将那些被尘封的往事渐次摊在日光下,付与昭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