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曦宫的山门在薄雾中敞开,青瓦白壁仿若一阙静立的人间天宫。梅逐雨随众师兄步入殿中,廊檐铃语轻响,像在替他宣告归来。掌门长明在高座上目光清朗,念及梅逐雨追索妖市踪迹有功,言语间不掩赞许,旋即有意率众下山诛讨墨虎之祸。梅逐雨却上前一步,以沉稳而不失锋芒的语气直陈:京城墨虎,并非天威降罚,乃人心作祟所引。他恳请缓行大军,以免误伤无辜、酿成更深骇浪。长明稍作沉吟,采纳其谏,并顺势欲以重任相授,让他出掌常曦宫诸务。谁料梅逐雨当众推辞,神色无惧,坦言自己心有所系,愿为成全一桩姻缘而脱离师门,即便背负门规重罚亦在所不惜。此言如雷,满堂俱惊,殿中诸人交相侧目,惊疑、恼怒与不解在空气里攒成一朵暗云。
梅逐雨独自跪向师尊灵位,香烟袅袅,记忆如潮涌来。年少时他在林中追逐野雉,斜阳穿叶,斑驳陆离。恰逢一位道人拂袖轻扬,风起处,野雉羽影一敛,竟脱出妖身,化作鸡精伏地战栗。道人洞见他孤苦无依,自陈天师门第,言若肯入门,既可得饱餐安卧之所,更可习道仗剑,诛邪济世、抚慰苍生。那番话在少年心底落地生根,他颔首伏拜,完成最初的拜师大礼,从此在常曦宫下扎根,沿着师门法脉向上攀援。
岁月翻书,梅逐雨于经卷之间日益沉潜。清晨礼斗,夜半焚香,字里行间像是一方窄而深的井,他以为井底有天,便将自己小心安置其中。渐渐地,他的行止透出板滞之气,章句之内反客为主,遮蔽了心灯。师尊看他年纪轻轻,心性却有迂腐之相,便亲自点破:大道至简,不栖纸上;明心见性,始得其要。那一语似一记轻拍,拍散了经卷的尘,也拍醒了他久被文字围困的目光,然而真理从来不因听闻便化为行走,仍需他的心血一寸寸去擘开。
就此时,长明来至榻前,苦口婆心相劝:婚嫁之愿可另择其途,门规不可轻犯,若今朝转圜尚不为晚。梅逐雨却眉目如霜,语声铿锵,他说:既已许下一人,若此刻为利避祸,轻言悔错,他日真到生死关头,又有谁能相信我不趋利而避害?他的话落地有声,震得殿梁微颤。长明见其意志如铁,便揭示祖训:凡常曦弟子欲与师门两清,须入白夜阵,经受神鸟穿体之刑。此刑既过,前尘恩怨,一笔勾销,天道作证,不得反悔。
殿外风过松籁,几位师兄聚于回廊低声计议,忧心白夜阵威名太甚。往昔前车之鉴尚在,那些承受不住的惨状仍隐隐在心头作痛。各人分合无果,只能叹息散去。二师兄潇暮折返时夜色已深,忽见阵地间阴影一闪,一位玄衣人如同被黑雾裹挟的幽灵,悄然现于阵中,袖底飞出一缕冷光,似有物悄悄嵌入阵眼。潇暮心头一凛,暗暗提气,疑心如钩,却又不便惊动四方,只能凝神记取那一瞬的异样。
另一边,妖市灯影迷离,红纸灯笼像被风轻轻拨动的心。武祯立于众妖之前,抬眸敛神,语声清亮,宣告将与梅逐雨结为连理。无字书闻讯变色,厉声阻止,字句带锋,直指此举不合妖市所循旧规。武祯眼中的光却更为笃定,她说命运不借人手书写,何况一页空白岂能凌驾她的抉择。她亦以长幼之序相告,示意无字书莫要越矩。众妖噤若寒蝉,长老们面面相觑,终究按下涟漪,默认此事。
光阴流转如急雨敲檐,十日之约已过两日,梅逐雨仍不见人影。豫国公在府中踱步,眉峰压下深重的阴云。他忧心爱女被负,又忆起武祯昔日曾以同样姿态辜负过他人。因果翻卷在心海,仿佛旧债忽被翻检,天道好还,报应如影。话犹未尽,天际霹雳破空,炸响于耳畔,他只好无奈挥袖,任雷声将愤懑震散在长廊尽头。
天微曦时,常曦宫前露草如珠,梅逐雨仍长跪未起,衣角沾了夜里的寒。霜降自禁闭中得释,匆匆奔来,见他面色憔悴,心疼如抽,既怜且恚,不解他何以执念如此。梅逐雨垂目低声,将心中绵密如丝的往事娓娓托出:初见武祯,惊鸿一瞥,似有风从胸中穿行,后来朝夕相对,才知情根早已钻入骨缝,贪嗔痴妄皆由此生。十八年前的旧事阴影仍在,他誓不让其重演于今。他的言辞不似说给人听,更像向天地发愿,话音轻,却沉如石落深潭。
他起身,衣袂一振,毅然步入白夜阵。阵纹如冰湖流转,冷光在地面缓缓游走。忽然云层翻卷,幽蓝的神鸟如暴雨倾泻,振翼之间带起寒潮。众师兄目眦欲裂,惊惧攻心。羽刃化光,纵贯他的身躯,鲜血花开在衣上,又被风瞬间吹散成夜色的一抹潮痕。更诡异的是,那些神鸟并未散去,绕空复返,二度穿体而过。霜降惊呼欲上前,却被阵法弹开,火光般的焦虑在她眼中燃烧。众人面面相觑,心中惶惶,既怕他熬不过此劫,又怕那阵中另有他谋。
危急之际,潇暮袖中真气如丝,悄悄引渡入阵。他以心为磬,以气为弦,助梅逐雨召回法器常曦锏。锏鸣清越,像一记裂帛之声直穿九霄,顿时驱散漫天妖鸟。那声音又化作柔和的力,将梅逐雨缓缓托起,从血与光的乱流里往人间拽回半步。远在妖市的武祯于心底涌起一阵不安,旋即稳住思绪,提醒自己:他修为深厚,必能渡此。京中坊巷里,百姓议论纷纷,赌局悄然生起,多数压他负心离弃,唯斛珠孤注一掷,将所有积蓄押在“他会归来”上。人心如潮,嗟叹与讥笑翻卷,各自押注的,是他人的命运,也是自己的希望。
两度百鸟穿体之后,梅逐雨奇迹般挺住,血色褪去,脸上只剩苍白与清明并立。长明见他劫后余生,念其伤势未复,允其暂居宫中调养。此言方出,即有人出列反对:既已脱籍,怎容再踏宫门半步?规矩在人,总不能因旧情而弯成活柳。梅逐雨却不欲多留,他的心早已系在京城某一盏灯上,只盼一口气未断,便可径直启程,踏云破雾去与武祯相见。医药气息弥漫的片刻沉静后,他整束衣襟,告辞在即。
临行之前,长明开口,语气平平却不容置疑:常曦锏须留。此物乃师尊所赐,乃门中脉象与护念所系,你既与师门两清,便当将器留在山中。梅逐雨闻言,指尖轻抚锏身,凉意透骨。他忆起当年师尊亲授此器,讲解运使法门时的神情,温和却不失严厉,如灯如篆,刻在心上。他眼底泛起一丝难掩的黯色,终究还是双手捧起,郑重托还于长明。锏光微敛,像一尾归于深海的鱼。梅逐雨收回空空的手,深揖一礼,转身下阶,背影清瘦却挺直,带着刚履风霜后的决绝与温柔,向着誓要抵达的方向,缓缓而坚定地远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