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顺六年,大雍国二十万精锐铁骑浩浩荡荡地跨越边疆,以风卷残云之势击溃了冬夏军队。寒风呼啸,战火纷飞,冬夏的最后一线希望终究化为泡影,只得屈膝臣服于大雍霸主之下。从此,大雍国驻军稳守冬夏边境,在丹翠山巍巍之顶修缮封禅台,犹如一柄刺向四海八荒的利刃,彰显着大雍独占鳌头的无尽威严。时光且飞,雪花飞舞的贞顺九年如约而至,寒意彻骨,连天地都被这寒冷凛冽冻结。丹翠山上,无数工匠们冒着冰霜酷寒,日以继夜地赶工,只为封禅台在威仪上尽善尽美,成为映照大雍国力量与荣耀的不朽象征。
在封禅台的修缮过程中,钦天监大将军蒯铎肩负重任,亲临丹翠山督阵,见证着这一宏伟工程逐渐接近尾声。然而,就在最后关头,意外骤然降临。一块巨大的山石在工人们的齐心协力下碎裂开来,石破天惊之间,竟然揭示出一个深不见底的矿洞。奇异的景象随之展开,洞穴深处散发出阵阵诡异的烟雾,使工匠们霎时间全部陷入昏迷。蒯铎毫不犹豫,带着手下亲自探索矿洞最深处,却意外发现,这里竟是一个如迷宫般复杂的地下空间。在迷宫的最核心处,一块晶莹璀璨的宝物静卧其间,宛如通天信物般光华四溢。然而,当蒯铎试图靠近之时,突然间,无数犹如僵尸般的诡异生灵从四方涌出,仿佛冥界来客般将他们团团围住。
正值此刻,大将军蒯铎的儿子稚奴,展现了超越其年龄的非凡智慧与勇气。这个聪慧的少年,凭借自幼习得的土木技术,暗中建造了一条连接厨房的地下密道,隐匿在家人未察觉的深处。这份少年坚持的创造力,像是一粒埋入幽暗土壤中的种子,预示着即将绽放的强大生命力。与此同时,平津侯庄芦隐伟岸的身影出现在战场,他亲率大雍精兵再度出征冬夏,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决定性胜利。捷报传来,凯旋归来的将士们受到全城百姓的夹道欢迎,盛景如织,而稚奴怀揣激动,悄然走出密道,意欲寻找随军征战的父亲。
然而,当稚奴置身人海中,他却未能见到父亲蒯铎的身影。少年遗憾地攀上一辆马车,却不慎误入了冬夏郡主的行程之下。郡主误以为稚奴有意冒犯,怒不可遏挥鞭追打,马鞭狠辣急速掠过稚奴的后背,使他受伤跌倒。未料,稚奴拾起石子试图自卫,郡主的鞭影却将石子击飞,石子划破长空,惊扰了马队中的一匹烈马。那匹马受惊高扬,又轰然撞翻了平津侯庄之行所乘的马车,顿时场面混乱不堪。在事态失控之际,稚奴的两位同伴观风和狗剩及时现身,将稚奴从混乱中救出,并替他包扎伤口。
此后,稚奴遇到庄之行,并从对方口中得知蒯铎在修缮封禅台时发生意外身亡的消息。然而,稚奴心中怀揣疑虑,不愿轻易相信这个说法。他记得清晰无比,那天夜晚分别之前,父亲曾温情地嘱咐他要照顾好妹妹月奴,还曾夸赞他潜心打造的地下密道,这份父子之情似乎为他指引了一丝难以割舍的希望。
一抹微光在绝望之中依稀闪现,但命运的齿轮却开始疯狂盘旋。始料未及的动荡,让一个原本无忧无虑的家庭陷入濒临瓦解的境地。母亲威严地命令稚奴封死所有密道,罡风般的苦痛狠狠击打甚至连稚奴的心灵。悲哀的夜晚,少年无言地坐在院子里,凝望着群星眨眼的苍穹。他忽然看到父亲蒯铎的身影缓缓而至,仿若奇迹般从死亡的深渊回归了人间。
然而,这并非圆满的重逢。蒯铎眼中藏着难言的焦虑,他急促地催促妻子收拾行囊,唤醒熟睡的月奴,并让稚奴召来他的十名徒弟,准备连夜离开京城。难言的恐惧笼罩着这个家庭,而危机亦同时迫近。夜幕之下,他们的住所早已被官兵团团围住。漆黑的云层似乎低垂成无法撼动的重压,母亲命稚奴带着月奴到后院躲避,而蒯铎则毅然站立家门前,准备迎接未知的迎头暴击。
庄芦隐亲自到来,逼问蒯铎关于矿洞中那块宝物的下落。然而,蒯铎无畏的眼神如刚石般坚硬,誓死也不愿交出宝物。屠刀肆虐而至,蒯铎的十名徒弟接连被残忍杀害,母亲与月奴亦惨遭厄运。蒯铎目睹亲人生命的终结,咬牙切齿,却终不肯屈服于庄芦隐的威胁。最终,他毅然决然选择自尽,誓要将秘密带入坟墓深处,临死前寄语稚奴:“活下去,等到时机来临。”
一场浩劫自身后,稚奴成为唯一幸存者。一个面具人闪现救下了奄奄一息的稚奴。他目睹家园燃烧的烈焰直冲云霄,内心的仇恨已然种下坚实根基。大雍的黑暗似长长的阴影笼罩着他,而他渴望翻转天地,寻找机会来扭转命运的轮回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