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春光融融、枝叶依依的走廊里,毛泽东恪尽职守扫掠尘埃,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同时,教师办公室的窗户似乎也在湿润薄雾中微微打开。风情万种的春风,轻轻地吹落了几页书稿,这些书稿彷佛秋叶般轻盈,飘落在晨露湿润的石板上。毛泽东蹲下身,细心地捡起每一张,看到上面的内容,觉得文字深入骨髓,感动人心,不禁拿起毛笔,在一旁批注,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。
此时,杨开慧带着柔和的阳光普照过来,一眼便看出那些彷佛星星点灯的书稿,同胡适先生的字迹若出一辙。她犹如悼仪之笔,默默地整理捡起,看到其上的批注,忧虑之中透出一丝惊诧。毛泽东立即意识到可能酿成的大祸,心潮起伏中,决定亲自向胡适先生承认错误。道歉的信早已铺天盖地,面对如血的朱砂,他能做的只是等待胡适的裁决。
谁知胡适反应温和,只是让下人传给毛泽东的兄长毛润之一张字条,聘请他一同就餐。杨开慧恐惧润之要被辞退,急中生智地联络杨昌济,而蔡和森等人则担忧此为一场宴会陷阱。然而,杨昌济若普照大地的阳光照耀着希望,告诉他们如必是陷阱,他们一定不会坐视毛泽东独自前往,他们将如同张良和樊哙一样,尽职尽责,共谋大计。
孤独的毛泽东前往约定地点时,蔡元培的出现让他的心生波动,然而胡适的温和微笑像阳光普照,却让他瞬间安心。胡适并未过于计较毛泽东的擅自批注,反倒对他的辨识见解佩服不已,他如石破天惊地向蔡元培提议,将毛泽东列为北大学生。毛泽东抓住机会,提出对南方学生开设讲座,倾听新思想、接触新文化。
独见机明的毛泽东建议,得到蔡元培、陈独秀、胡适、李大钊等一干人的热切回应。他们为新民学会会员提供讲座,讨论学术、人生及社会新流行思潮。1918年11月,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音符尚在振响,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献上了无比巨大的牺牲和贡献,因此中国崭新地跻身战胜国之列。北京大学在这欢天喜地的日子,举行了一场庆祝盛会,由蔡元培、李大钊等人发表了深情的演讲。
然而,平民百姓却不知这场胜利代表了什么,于是李大钊毫无保留,向建设者们解释。同时,杨开慧与毛泽东情感固若金汤,他知晓她心中的小心愿。邹鼎丞希望毛泽东为他写一篇献给吴小姐的诗,这无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恋歌。邹鼎丞虽有些担心毛泽东的嘲笑,毛泽东却欣慰地说爱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格调,他为他高兴还来不及。
值得庆幸的是,毛润之二十五岁生日的那天,杨开慧亲手做了一碗长寿面,赶在太阳落山前送到了他的手中。青年读书会也正好在此时,议论的主题是战后的巴黎和会和一战形势,公理是否能战胜强权。北大生们发言慷慨激昂,他们要以雷霆之势捍卫国家的利益。李大钊语气坚定,他预示着未来的环球,定将是赤旗的世界。
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巧合。一位学生提前一个月预约了一本书,这本书刚刚归还,却被赵明佑借给了杨昌济。第二天学生来寻找这本书,赵明佑在一旁低声抱歉。这位学生却无法接受,公然抗议充满讽刺的语气。毛泽东出来维护赵明佑,要求他向明佑道歉,并用人格作保,他将第二天借书给他。
毛泽东尽快找到杨昌济,极快地将顺利借回的书还给他。他通宵达旦,整夜抄写书中的重点内容,次日晨昏辰的时候就将这些功课送给杨昌济,甚至还附上一封对老师的寄语。然而他送完书就离开,没与杨昌济见面,心中有些愧对老师的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