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公岭的风,夜里也像刀子般凌厉。封大脚踏着湿滑的山路,背脊挺直,手中提着一盏颤着微光的灯,走得又急又稳。为了宁绣绣,他不惧山间的阴冷与暗涧的回声;为着人命关天,他更把被土匪打伤的杜春林一并搀扶着、护着,连夜奔向县里的医院。几天后,杜春林转危为安,特意登门道谢,眼神里满是诚挚。他请封大脚去农会出力,言语间不止一次提及要把宁绣绣也一同接到县城,夫妻相携,前途可期。只是封二刚从费左氏手里租下十三亩肥地,正待翻新播种,封大脚心里七上八下——家里三十多亩地,哪一块都来不得怠慢,他怎舍得就此离村?临别前,杜春林悄悄把一块大洋按在桌沿,转身就走,仿若什么都没发生。夜深人静时,宁绣绣才在灯下瞧见那抹银光,眉心轻蹙,执意要封大脚择日去县城将钱原数奉还,清清白白,方能肩背坦荡。
铁头家的坎坷,几乎一夜之间压塌了那间低矮的土屋。铁头爹在世时托人情、走门路,才租下费家十三亩好地,一家子早出晚归,汗水在泥土里一遍遍开花。怎奈病来如山倒,欠下的费家债一时难以周转,费左氏一句收回,转手就把地租给了封二。铁头母子被逼到墙角,眼里只剩干涩的光。封大脚劝封二把地还回去,封二却铁了心,连夜把地契压在枕头下,谁来谁都不认。封母见不得人落难,待封二入睡,伸手去摸那张薄薄的契书,偏被当场逮住。封二恶言如箭,指着生母破口而出,封大脚闻声赶来,护在母亲身前,一句句与弟弟辩理。封二话锋陡转,指桑骂槐,还扯出宁绣绣没要娘家十五亩地做陪嫁的旧账,话里话外尽是刻薄。正僵持间,宁绣绣赶来,温言劝封二先把地种上,莫让好光阴空耗。封二听她一席话,脸色顿霁,连称夸宁绣绣是封家的好儿媳,把先前的怒气尽数卸在老伴身上,甚至扬言要把她休了。宁绣绣心中自有盘算,轻轻吐出一策——杜春林邀请封大脚去县城农协的消息稳稳抛出。封母喜上眉梢,盼长子出息;封二也动了心思,可一想到手里这十三亩正待翻犁的地,便噎住了话。宁绣绣见机拿出杜春林留下的大洋,银光一照,人心有了凭据,封二这才信了八分,哑然无语。
村外的乱局,不只在田地间蜿蜒。胡三领着人马悄悄摸到下庄村踩点,很快盯上了潘小鬼家。封四在外拈花惹草,偏又撞见了这桩黑事,吓得魂不附体,逃窜间被土匪逮了个正着。命悬一线之际,他一头扎进潘小鬼家的门槛,厚着脸皮发誓愿做内线,只求苟活。风雨欲来,封二辗转难眠,手心里攥着那张地契,像攥着一家人未来的米袋子。老伴轻声叮咛,话里话外尽是良苦——地再要,前程更要,儿孙后代还指着封大脚出头。黑夜里,封家的灯火忽明忽暗,照出的是人心的拉扯与抉择。
天色微亮,封大脚背起行囊,迈步奔县城,把那块大洋原封不动送还给杜春林。与此同时,宁绣绣不等风停雨住,径直去叩费左氏的门。她说得诚恳又周全:求费家把那十三亩地继续租给铁头母子,别让一家人绝了生路。宁苏苏也在旁附和,语声柔婉。费左氏算了算人情旧账,一口答应下来,顺势又托宁绣绣给费文典写一封家书,催他早日回转。宁绣绣提笔落字,心念如水,信里只落了一个“归”字,便已尽意。另一头,封二听说大脚一早已离村,悔得直捶胸膛。宁绣绣转身回家,笑说自己去送了封大脚一程,软言劝封二把地还给铁头家。封二却舍不得,他已把那块地深耕了三遍,汗水滴进土里,怎忍说还就还。宁绣绣宽慰他:深耕过的地,交回去也是积德,铁头母子会记得这份好。
县道漫长,尘灰一路。封大脚在半路恰遇费家的伙计小青驾着马车,奉命把那封“归”字家书送往县里。得知信为宁绣绣代笔,封大脚心头一暖,试探着想看个究竟,小青却把缰绳一抖,笑而不答。到了农协,杜春林出外办事,一时半会还回不来,沈先生见封大脚身骨结实、眼神清亮,便暂安顿下来。夜里风声起,院外忽有嘈杂,沈先生急召人手,说去接人,又说去办事。封大脚随队而行,初次涉险,心跳如鼓。青旗帮的兄弟们霎时如骤雨,直捣沭河县政府,把贪赃枉法的龌龊一并翻出,几名官吏束手成擒。与此同时,宁可金领队转进保安团,把仓库里的枪支弹药尽数缴获,团里人马被一网打尽,唯有队长趁乱躲入暗巷。两股人马回合后,奔去同杜春林联络。那队长藏身阴影,寒光一闪,枪口对准杜春林要人命。千钧一发,封大脚扑身上前,以血肉之躯挡住那道子弹的黑线,火光乍放,他肩头一热,转瞬血涌如潮。
医院里,消毒水味清冷。医生行针如飞,几下合缝,判定只是皮肉之伤,无碍性命。杜春林当机立断,让宁可金把宁绣绣接来照料。与此同时,费文典在书桌前展开家书,只见一个大字——“归”。他指尖微颤,失笑摇头,已知是宁绣绣的手笔。很快,宁绣绣急匆匆赶到医院,见到封大脚,唤声轻软,问寒问暖。护士进门要打针,又让她帮着把他的裤腿褪下。宁绣绣红了脸,耳根也烧了,却依然沉着把该做的做得稳稳妥妥。几日下来,她把饭水、伤药照应得无微不至,封大脚的气色一日胜过一日。闲聊里,他试探那封信写了些什么,宁绣绣抬眼,坦然道只写了一个“归”。一个字,便是归心似箭,也是从前情丝的了断。她轻声道:从此愿把心思都放在你我柴米油盐上。封大脚听罢,心间热流翻涌,喜意难掩。杜春林也在病榻前细细讲解农协推行的土地改革之法,条分缕析,行稳致远。远处,费文典跟校长请了假,打算回村走一遭,心心念念要把打土豪、分田地的道理说给乡亲们听。费左氏则命人把宅子收拾得窗明几净,又把些生养的门道笑着传给宁苏苏,盼家门兴旺,人丁昌盛。
伤口结痂之日,便是启程回家的时候。杜春林派宁可金护送,鼓点如雷,锣声震天,乡亲们看见抬回来的不是受伤的汉子,而是护人的英雄。宁可金一路绘声绘色,把封大脚舍命救人的场景说得眉飞色舞,听得村里老人频频点头,孩子们眼里映出星火。院里鸡犬相闻,封母落泪却笑,手抚长子的臂膀,像抚摸一面刚刚被擦亮的铜镜。那十三亩地的事,也依着先前约定有了个妥帖的说法:深耕做了,功德留了,铁头母子接过锄把,感激涕零,连声道谢,彼此心头都松了一截。
夜色沉下来时,窗外风从麦地掠过,沙沙作响。封大脚靠在床沿,看着宁绣绣,眼里有话,有火,也有不舍与希冀。他终于把那份压在心底的爱意说出口,话不多,却句句沉甸。宁绣绣低眉含笑,心弦微颤,原来这几番波折间,两人的情意已在日常琐碎里悄悄生根。指尖相扣,掌心发热,灯影摇晃,人影相倚。情至深处,无需多言,他们把彼此交付给这一夜温柔,在低声细语里约定年年岁岁,愿以平凡作舟,以担当作桨,向着更亮的天色划去。